最近我看到一家国内知名媒体发布了一篇文章,指出我们的智能手机存在被“偷听”的可能性,一些大家平时常用的手机APP都疑似存在“偷听”用户语音的行为。
媒体报道还引用了一位网友的经历,该网友的女朋友因母亲生病而在语音聊天里提到了“雾化”这个词,随即打开某购物APP时竟然收到了“医疗雾化带”的产品推荐,这种定向性很强的小众医疗商品是不可能随机推荐的,因此他怀疑自己的手机语音被这个购物APP“偷听”了。
报道中,另外一位网友说自己曾在购物APP的推荐商品中发现了“玉米”,这个商品、甚至这个词汇都是自己从来没在这一APP上搜索过的,他怀疑是有一天他冲家人喊了一声“明天去买点玉米哇”,而这句语音被购物APP“偷听”了。
因此,这家媒体邀请了一个人工智能技术团队来验证APP“偷听”手机的可能性,结果技术人员编写代码模拟打造出一款手机软件,把它安装到安卓系统手机中后,就在手机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窃听并录制了用户身边的音频内容,然后再通过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数据回传到服务器,用于做大数据分析。
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是当前一种比较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它不但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将日常使用的主流方言转换成电脑可读的文本数据,更可以驻留在APP内部,做到让用户讲话时,讲到某个词的时候才会唤醒监听和分析,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功效。
事实上,不仅手机存在被偷听的可能性,连我们日常使用的WIFI网络,都有可能成为隐私泄露的根源。
刚刚结束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种名为“WIFI探针”的技术,如果你的手机或者电脑连入了带有这种技术的WIFI热点,那么你的一切网络行为和动作将“无所遁形”,你的所有网络隐私信息可能会被WIFI探针采集并用于商业用途。
数字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万物联网、我们身边的事物变得越来越智能的时候,巨大的数据安全威胁也随之而来。
安全漏洞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在使用手机、电脑,以及其它交互式电子产品的过程中,要更加地小心谨慎,充分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数据安全;特别是在处理公务的场景下,对文件数据的安全关注必须升级。
保护数据资产的安全,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已经根植在信念里的目标,是我创立燕麦云的初衷。
创业以来,燕麦云的竞争力源泉一直是以核心技术驱动持续创新,我们每年在核心技术上面都有着大量的投入。
去年,我主导成立了燕麦云实验室,专注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信息安全、物联网等新兴热点技术领域的研究,不断跟进时代发展,用最先进的技术切实解决用户的痛点。
“FILEDNA™智能文件基因”技术就是燕麦云实验室在2018年的主要成果之一,它基于燕麦云实验室的专利人工智能编码技术,实现了对办公文档、图片、视频等文件版权信息的隐形甄别、提取及轨迹记录。
简单来说,FILEDNA就像是人类的基因一样,可以提取验证但无法从肉眼直观看到。它就像是在文件上罩了一层肉眼不可见的“防伪膜”,而且这层膜无法被人为损毁。无论是电子还是纸质格式,当文件被非法盗取、截图、拍照并进行滥用时,燕麦云所独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即可以将被滥用文件的“基因”信息提取出来,从而帮助版权拥有者维权。
我们近期所发布的燕麦云5.0产品,当中就融合了包括“FILEDNA™智能文件基因”在内的多项燕麦云实验室最新技术,真正实现了技术升级,是“数据资产的智能云端保险箱”。
燕麦云将一直坚持在以先进技术守护数据资产安全的同时,助力客户实现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