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发展呈增长趋势高达1310亿美元,及该如何看待公有云价格战?
燕麦云   2014-12-17

比尔·盖茨曾认为云存储(个人网盘&企业网盘)的发展速度将会比云计算要快的多,事实证明也正是如此。目前,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市场,都逐渐呈现上升增长的趋势。未来,公有云的发展在2017年预计达到1310亿美元。为此,无论是巨头还是小厂商,都加入到公有云市场的争夺战中,该如何深刻理解公有云市场价格战呢?

Gartner预计2017年公有云服务市场将达1310亿美元
研究公司 Gartner 发布了最新的公有云研究报告。报告预计,预计,未来几年的公有云市场将从 2012 年的 1110 亿美元上升至 2017 年的 131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8.5%。

被纳入公有云服务范畴的包括 Amazon 之类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基于 OpenStack 的公有云以及基于云的公共服务等。

公有云 IaaS 以及文件和存储是公有云服务中成长最快的部分,仅 2012 年就有 61 亿美元的规模,增长率达 42.4%。预计 2013 年增长率将达到 47.3%,市场规模达 90 亿美元。Gartner 的研究总监 Ed Anderson 表示,这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公司将部署实用化所致。

“基于云的广告服务”是占比最大的公有云服务子类。2013—2016 年间在这方面的支出之和将达 6770 亿美元,占公有云总支出的 48%。相关的供应商上包括 AOL、苹果、AppNexus、百度、Facebook、Google、微软、OpenX 以及 Yahoo 等。

虽然公有云服务增长迅速,但是各地区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北美地区是公有云服务最热情的支持者,该地区 2013 至 2016 年之间在公有云方面的总支出将占总量的 59%。排名第二的是西欧,份额占据 24%。不过增长率最高的是新兴市场,包括亚洲(尤其是印尼、印度)、中国以及拉丁美洲。美国仍然是公有云部署规模最大的国家。

该如何理解公有云市场“价格战”?
云计算,将互联网的基因引入计算之中,让IT的核心运算能力成为可以共享的资源,不仅让计算摆脱单机的束缚,而且让硬件如同软件一般可以得到灵活的优化配置。使用它的人,不必了解计算的内部细节,无需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只需要进行输入和获取输出即可。

云计算改变了信息服务的运作、使用和交付方式,让互联网的触角深入到每个比特存在的领域。在各种云计算形态中,有着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分类,而互联网基因最为完善的则非公有云莫属,各大厂商的竞争也由此展开。

目前,亚马逊、谷歌、阿里、腾讯,随着公有云的逐渐成熟,各家公有云服务产品的价格也持续下降。虽然之前公有云的价格有虚高的情况,但是接连不断地出现降价的声音,却使得市场变得火药味十足。到底什么在驱动着公有云服务商接连不断地展开价格攻势?在价格战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价格战:野蛮的“去暴利化”战争
就在亚马逊不断引领公有云降价浪潮,企业用户们拍手称快之时,有业内人士却针锋相对地指出,亚马逊的AWS(Amazon Web Service)服务是一项“暴利”服务,其利润率高达80%,降价只是其服务回归正常价格的举动。不过,对于这一指控,亚马逊高级副总裁Andy Jassy曾反驳称,AWS云服务与亚马逊零售一样都是高销量、低利润的业务。

业内双方各执一词,至于公有云服务是暴利还是微利,如何解释?如果是微利,那是不是可以说亚马逊不断的降价策略是在烧钱赚人气,不过,后续服务商的跟风降价又该如何解释?巨头亚马逊不怕烧钱,谷歌、阿里、腾讯等的强势跟进也说得过去,但那些刚刚进入该领域的初创公司呢?他们也如此作为道理何在?

从人类已经走过的信息化进程来看,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过程,就是一个成本不断下降、份额不断上升的过程,公有云也不例外。在公有云逐渐普及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价格策略,巨头们将自身的业务优势炒作为一个秀色可餐的“新概念”。面对CIO普遍的“等待”情绪,亚马逊等服务商显然不会只是守株待兔,在公有云逐渐转化为企业主流架构的路途中,参与价格战的公有云巨头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市场热潮做着前期准备。

对于公有云价格战的未来走势,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表示,降价是各大服务商应对市场竞争的正常表现,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服务价格将更加低廉是必然趋势。

其实,摩尔定律早已告诉我们,信息系统的成本每18到24个月就要降低一半,而底层技术的更新则会更频繁。公有云的降价目的是要套牢企业用户,而这种方式将加速推动公有云从售卖软件和许可,转向为纯粹输出服务的形态。从这方面看,降价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暴利也将慢慢消解,公有云的普及运用也将成为可能。

同质化:公有云价格战的导火索
在现代市场经济领域,不论是传统的实物商品还是新兴的信息产品,在发展初期,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同质化的趋势。公有云作为一种信息化服务,是技术进化的成果,也是市场发育的结果,自然也逃不脱市场的规律。

作为一个仍未成熟的领域,公有云服务商要想争夺或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必然要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但从目前的公有云产品来看,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内容、品质、技术含量、使用价值大体一样。相较于当前用户对公有云需求并不复杂的现状,各家公有云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类型也比较类似,各种产品之间的同质化远大于差异化,不同公有云服务之间的替代效应明显,价格战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常态。

对于大品牌如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国际巨头来说,一定的价格战策略只是保持自身市场优势的一种手段,但是对于刚刚起步的国内企业来说,跟进价格战必须结合一定的市场创新才能够获得预期的市场份额。在这方面,阿里采取的“融合式创新,全行业服务”的策略,就是一个典型,借助打通IaaS、PaaS和SaaS服务的技术架构平台,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庞大用户群中挖掘更深入的云计算服务形式,在需求端形成市场进入门槛,以确保自身的竞争优势。

其实,形成一定的行业门槛,是价格战各方都在追求的目标,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将为其自身的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延展,打下一定的可运作基础。

用户体量:价格战的直接目标
在新产品刚刚推出的阶段,由于市场教育不足,用户流失会比较明显。对于参与到公有云服务的各大企业来说,是否参与价格战一定程度上也不是他们自身所能决定。由于占据市场份额过半的亚马逊已经降价,作为后来者的谷歌、微软以及国内的阿里、腾讯等企业,为了留住已有的用户,必须做出降价的决定,否则用户流失带来损失将是巨大的。

不过,价格战的延续,对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由于市场格局尚未确定,目前的价格并不会对公有云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造成较大影响,相反为了吸引新用户的加入,服务商会挖空心思地提升服务质量,以便使得公有云市场这块蛋糕变得更大。

随着用户规模的逐渐稳定化,各大服务商之间的竞争必然由基础层面的价格竞争,上升至上层平台及应用层面的竞争;随着用户对市场的认知度提高,各大服务商能否稳固住已有的用户体量,也将不再是单纯的价格所能黏合,而需要通过个性化、差异化、高质量的服务。

平民化:价格战的最终归宿
纵观IT世界的发展,其实就是一场实物世界逐渐数字化的历程,这其中既包括技术的数字化,也包括业务及商业形态的数字化。互联网的出现将这一历程,变成了一种“连接”的过程,而公有云的出现则为这种“连接”业态提供了商业化、市场化和普遍化的可能。

公有云服务商的价格战,不会改变信息化曾经走过的从“高端”逐渐向“平民化”过渡的产业进化方式。对于巨头们目下热衷的价格战,保持“先入优势”的商业抉择与公有云的“平民化”普及之间不但没有矛盾,而且相互促进。与降低价格相比,提升公有云的普及率显然才是国内云服务商们关注的重点。从这个意义上看,“价格战”虽不值得提倡,但至少也不是一件坏事。

云存储市场前景广阔,引无数IT大佬竞折腰。从目前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价格战拼的是财力,在长远的未来,燕麦企业云盘(OATOS企业网盘)认为云存储拼的还是创新与优质的服务。